吕有志教授:以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把握世界

编辑:杨赟悦 来源: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时间:2019年11月01 访问次数:133

文章名:以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把握世界

  者:吕有志

发表刊物: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年10月18日

全  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三观”的论述思想深刻、高屋建瓴,为我国对外战略分析和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对如何把握复杂多变的当今国际形势和做好我国对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一方面,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危害国际社会的极端恐怖主义力量受到了沉重打击,部分地区的国际形势和紧张关系趋于缓和,新科技的兴起令人目不暇接,各国间经贸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文交流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度调整,大国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风云激荡,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国际形势,我们亟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冷静观察和分析各种国际现象,把握世界发展的本质、全局和态势,弄清楚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矛盾,科学制定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首先,以正确的历史观观照世界。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一维的,历史不会重复,但人们可以通过历史学习和历史经验总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矛盾的运动规律,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借助历史思维、历史眼光以及历史类比等方法总结历史、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把握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前进方向。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弄清某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知古鉴今。虽然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国关系十分微妙,但是我们只要正确地运用历史望远镜,认真观察思考人类的情感和理性的力量及限度,深刻认识大国冲突的逻辑,积极吸取一战、二战和冷战的历史教训,摒弃冷战思维,就能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把世界引向美好的未来。国际社会只有奉行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才是解决发展赤字的唯一出路。

其次,以正确的大局观把握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活动,都是客观存在。无论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多么多元庞杂、国际现象多么纷繁多变、国际关系多么错综复杂,国际社会都是一个有机体,并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观察国际形势时,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特别是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他要求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也就是说,对国际形势的分析需要有全面性、系统性,对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还要充分相信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仍然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并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来观察和把握世界。

最后,以正确的角色观回应世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正在成为全球性大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国际社会出现“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两种绝然相反的矛盾认识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对于如何回应国际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我们不仅需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应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积累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在我国对外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从以下五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工作。

第一,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在安全上,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上,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打造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经济秩序;在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生态上,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根据和平崛起与大国战略之间的平衡以及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平衡的原则,处理好我国的对外关系事务,要求我们在国际社会深刻复杂变化时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继续坚持以和平、民主、渐进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有选择地参与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进程,以保持参与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平衡。

第二,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主要包括:开展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以最大诚意同美国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与日本加强经济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来;与印度相向而行,用信任代替猜忌,用对话管控分歧,靠合作开创未来。与此同时,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妥善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利益矛盾,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根据正确的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以共商共建共享精神推进多边外交,既要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G20等国际平台,又要积极参与和建设好上合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等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威胁和新挑战,在反恐、防核扩散、维和、人权、法律、卫生、环境等众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这主要包括: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经济的质量和竞争力;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力度。近期需要特别注重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以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

第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亟须统筹好外交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军事资源,守住安全底线,维护好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建立起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安全体系;坚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积极构建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长效机制。

第五,开展好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社会和民众的文化外交、经济外交、环境外交,在国际社会营造理解、善意和合作的互信机制;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介绍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治国理念,树立中国开放包容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从而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