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价值
作 者:刘同舫
发表刊物:光明日报 2018年8月13日
全 文: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40年栉风沐雨、上下求索,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二次革命”,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价值,坚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审视国内和国际发展大势,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以发现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研判和决策,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同样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前突出地表现为经济领域中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实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大胆调整和重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是为革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发展潜能,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是顺应民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八大作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并确立了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中心任务。然而,由于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误判,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偏离了发展生产力的主线。要求改善和提升生活水平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人民群众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要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而且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纲领。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是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执政党及社会主义中国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实施改革开放成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追赶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20世纪60年代,依托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崛起。当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大展拳脚、你追我赶之时,中国的经济建设却裹足不前。拒斥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使社会主义建设囿于孤立无援的发展“孤岛”,错失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内经济的困顿萎靡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事实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要想在与资本主义的横向比较中获取优势,中华民族要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以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资源和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阶段。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承担新时代历史使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破解当前改革难题、承担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们党承载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这一历史使命面临着改革的现实难题。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发展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改革的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化解。当前的改革,必然是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攻坚战,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真正走出改革深水区,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局势继续深刻变化: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全球经济显著失衡;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地区性冲突加剧;传统型安全与非传统性安全交织扭结。要求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模式,追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越来越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应该看到,世界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长期致力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要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实践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无可辩驳地表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实践价值。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能量,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果喜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创新等优秀品质,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更为自信的中国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能够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胜利。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突破口,带动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全面革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将推动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将开发国内市场与利用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既不需要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血腥掠夺和对外战争,也不需要依附于西方列强以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来换取现代化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尚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聚焦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回答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难题,打破了西方世界长期宣扬的现代化发展“一元论”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40年来,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共产党人坚持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将实践所得上升为系统性的理论纲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系统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