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教授: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分析

编辑:杨赟悦 来源: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时间:2019年11月13 访问次数:275

621日下午2:00,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五十四期学术沙龙在教学主楼1125室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龙教授作了题为“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分析”的报告,学院党委书记李小东主持,多名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李小东书记首先向到场师生介绍了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概况,指出中心成立以来,已多次举办学术沙龙和学术交流会议,希望师生们在学习和交流中继续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成果创新贡献力量。

本次报告会,成龙教授从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历程、研究倾向、研究方法、挑战问题四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对于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历程这一问题,成龙教授高度概括,将其归纳为“曲折渐进而成果丰硕”,由于国内外话语体系、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迥异,故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但相关问题仍备受国外学者关注。成龙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外关于毛主义相关问题的四次大论战,并分阶段介绍了国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情况。

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异彩纷呈。成龙教授认为其研究队伍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对这一问题,赞成者与反对者、乐观者与悲观者各持一派的局面。不过总体上看,学者们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充分肯定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并概括出几种典型的中国发展经验说法,比如美国学者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说,奥尔曼的“市场社会主义说”等,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并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成龙教授认为,国外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其多维探索而又充满辩证学理的研究方法同样值得国内学者借鉴和学习。国外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多采用文本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领导人的心理和背景分析,关注其成长环境,又重视中国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以及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在中国与西方、中国不同领导人之间的比较中澄清问题。

伴随着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挑战问题,如不少西方学者指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民粹主义论”、“新自由主义论”“实用主义论”“新权威主义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成龙教授认为,中国学者该如何进行有力的回应,是今后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在交流讨论环节,在场师生对这一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老师们首先高度评价了这一研究的重大意义,认为相关研究大有可为,对于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回答学生问题时,成龙老师指出,做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研究,需要植根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专注问题导向,在回答问题中倾尽知识力量,为中国发声辩护。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在师生们的交流讨论中圆满结束。

马院新闻中心

(文字|李硕)

(图片|李睿朱巧涯)